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成为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新渠道、消费者便利消费的新选择、政府部门拉动内需、发展经济、优化产业结构的新抓手。
在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推动下,2013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已突破7万亿,预计全年超过9万亿。2012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8万亿元,为80,604亿元,同比增长31.7%,预计2013年将高于这一增幅。网络零售额2012年为1.3万亿元,同比增长67.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而2013年第二、三季度,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均在10%以上,在我国零售业增长放缓的形势下,网络零售一枝独秀。据有关机构统计,仅上半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总额已超过8,8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0%。
电子商务的巨大应用空间也带动了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快速成长,成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和促进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此外,电子商务打破时空限制和区域壁垒,集成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拓展了流通渠道、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流通成本,促进了统一、规范、诚信的大流通、大市场的形成。
一、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特点
1. 政府引导的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商务部联合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确定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商务部确定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电子商务示范体系,在营造发展环境、推动创新应用、引导企业集聚、促进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 电子商务持续发展,中小企业 B2B活跃。2012年,B2B电子商务交易额68,034亿元人民币,其中大中型企业B2B电子商务交易额25,866亿元,同比增长17.5%;中小企业42,148亿元,同比增长31.3%;电子商务B2B整体收入为13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6%。
3. 网络零售市场稳步增长,占社零比例继续扩大。2013年第一季度,网购占社零比例达7.8%,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6个百分点。第二和第三季度网购占社零比例均已突破10%。第三季度,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4,547.6亿元,同比增幅达42.4%;同期社零总额规模为5.8万亿元,同比增幅为13.4%。
4. 消费人群继续扩大,零售规模预期超过美国。截至2012年6月30日,全球互联网络使用人数达到24.05亿人,已经占到世界人口的34.3%。2012年,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42.1%;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0亿,占总体网民的比例达到74.5%。截至2012年7月底,全球网站总量已经达到6.66 亿个,其中,活跃网站数量约2亿个。我国截至2012年底约有351万个合法网站,涉及248万个主体,其中经营性网站有ICP23万家。2012年,世界网络零售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09万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21.1%。从国家网络零售发展情况看,美国达到2,255亿美元,位居第一;中国为2,015亿美元,位于第二;英国(1,248亿美元)、日本(910亿美元)、德国(470亿美元)紧随其后。
5. 海外蕴含巨大电子商务市场。近年来,模式创新成为跨境电子商务新的增长点。2012年,我国境内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已超过20万家,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达2万亿元。跨境电子商务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对平台、物流、支付结算、海关商检等环节提出新的需求,并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6. 传统生产制造企业面临的挑战。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商业企业影响显著,在苏宁易购、国美商城等零售模式转型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传统商业企业涌入电子商务领域。
7. 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必然趋势。2012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3,110亿元,增速约为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14.3%)的4.7倍,较2007年网络零售总额561亿元增长了20多倍。我国在世界电子商务领域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8. 电子商务日益成为流通消费常态。以电子商务交易服务为龙头,物流配送、支付、安全和信用认证、软件开发等电子商务服务已经形成规模。电子商务服务业正在创新商业模式、促进发展方式转型,电子商务整体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9. 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推动电子商务跃上新的台阶。云计算已经成为发展电子商务所必需的网络基础设施;同时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纷纷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精细化营销,挖掘新的消费需求,进一步提升客户的服务体验;另外,移动电子商务也成为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竞争的新热点,基于智能终端的APP应用已经是电子商务平台的标准配置。
二、 未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1. 政府监管将收紧。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中,电子商务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主流商品流通渠道,过去几年内,围绕着税收、执照、假货等监管政策收紧的消息不绝于耳,许多悬而未决的种种政策,围绕着电子商务行业的监管、规范工作必将会进一步推进,如税收政策,或将进一步明确。
2. 电子商务的精细化管理。电子商务的行业竞争渐趋于内力的比拼,鉴于资本市场的暂时观望,逼着电子商务企业必须修炼内功,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涵盖企业运作的各方面,精细化管理是考量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健康指数及利润获取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3. 移动电子商务。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应用的发展,2012Q3我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为156.4亿,同比增长401.3%。同时,我国的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增速也保持在50%以上,电子商务巨头纷纷布局移动支付,预计移动支付将呈现爆炸式增长。
4. O2O成触网转型趋势。O2O作为电子商务行业内的重要概念,2012年的O2O市场无明显突破,更多的是停留在探讨层面,其中叫喊最多的莫过于团购企业,但在集体遇冷之后,也随之噤声。从艾瑞数据来看,2013年O2O市场规模是986.8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攀升到4,188.5亿元。2013年并非是O2O成熟的元年,今后将在摸索中实现商业上的突围。
5. 物流基础设施化。2012年,海量订单的集中爆发对电子商务的配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缺乏统一调配和管理,不少网购消费者对第三方快递公司的服务和效率颇有微词。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力将持续扩大,成为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将有更多电子商务品牌迫于服务压力,提升物流配送标准,以赢得用户支持,积累立足市场的资本。
6. 探索社交微电子商务。2012年微电子商务在微博、社区、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开始崭露头角。随着社会化网络的继续深入,90后消费者的崛起,个性化消费需求将进一步突显,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并推荐相匹配的商品,从而增加电子商务的转化率,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微电子商务的根本也是电子商务的根本。
7. 集客营销与互动。2013年,随着企业规模趋于平稳,企业转向内部提升,将会出现更多营销模式上的创新。促销、造节等常规玩法依然存在,但“唯价格是从”的理论不再是人尽皆可,也不再是电子商务营销的全部。2012年,京东商城、淘宝等电子商务企业的营销点可圈可点,破局需要独特的切入点,这一思路将会在未来表现得更为明显。
8. 大数据和云技术。2012年,京东商城投入40亿兴建南北两大云计算数据中心,阿里系也尝试着向电子商务企业输出云计算、云存储,亚马逊的云服务等。2013年全球IT支出将超3.7万亿美元,较2012年增加3.8%,而全球大数据带动的支出达340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21%。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导入,为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